政府开路,市场主导,瑞安走出“僵尸企业”出清新路子
| 招商动态 |2016-11-21
◆ ◆ ◆
内容梗概
面对“僵尸企业”处置僵局,如何解决“不愿破”、“不敢破”、“破不了”的三大难题,瑞安一直在探索……
2015年以来,为破解辖内因陷入“两链”风险导致资不抵债且解套无望,但已有投资却投产无望的“僵尸企业”处置困局,瑞安市结合本地实际,找准三大障碍——职能部门合力不够、“僵尸企业”利益关联方顾虑多、盘活资产实际困难多,坚持“政府清障开路,市场主导运作”的工作思路,着力解决“不愿破”、“不敢破”、“破不了”三大难题,走出了一条“僵尸企业”市场出清的新路子。
2015年以来,全市累计处置“僵尸企业”81家、盘活土地1061.55亩、存量资产16.67亿元。
1
府院联动,无缝对接
破除“不愿破”常态
一是府院携手强化密集联动
定期召开府院联席会议,专题研究“僵尸企业”处置工作,摈弃相互推诿、掣肘的机关恶习,明确“行政清障,市场出清”的整体工作思路,统一共识,协同作战,共克时艰,做到“僵尸企业”处置法治化、常态化。
法院定期梳理“僵尸企业”个案处置障碍,市领导牵头召集国土、住建、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,通过府院联席协调会议,“一事一议”发出会议纪要,解决处置难题。
二是集中办公实现无缝对接
处置办牵头,法院、公安、经信、国土、住建、税务、人行、银监等部门每周一下午在金融办集中办公,及时分解工作任务,研判工作进程,协调解决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。
2015年以来,已召开协调会议89次,发放会议纪要(函)95份,为98家企业办理119次临时启封手续。
三是信息共享扫除处置盲区
镇街利用属地便利,掌握“僵尸企业”资产负债、潜在优质资产、资金链和担保链等情况。
政银企法四方联动,健全企业金融风险预警、监测、处置机制和资产查询绿色通道,确保信息共享,杜绝任一阶段、任一环节存在信息盲区。
2
要素保障,分类处置,
消除“不敢破”顾虑
一是强化力量配置提效率
2015年6月以来,成立实体化运作的处置办,配置17名工作人员,下设4个工作组,专人跟踪个案处置。法院设立破产审判庭,探索破产简易审机制,缩短审判时限。
截至8月,2015年以来已受理破产案件113件,同比上升175.61%(其中2016年以来受理75件,同比上升257.14%),审结53件,同比上升103.85%, 2016年破产案件平均审限147天,同比减少122天。
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减负担
瑞安市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,设立破产案件管理人基金,用于解决破产案件中无法支付破产管理人费用而导致案件久拖未决,或案款优先受偿破产管理人费用后债权人权益被进一步稀释的问题。
三是坚持分类处置增效益
处置办根据僵尸企业的不同情况,充分评估后拟定处置方案,分别通过优质资产兼并重组、债务重组、破产清算、破产和解等方式,在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的同时,达到资源配置、社会效益的最优化、最大化。
3
精准施策,盘活存量
解除“破不了”障碍
一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盘活优质资产
处置办与国投公司、民间资本管理公司、基金公司、在外温瑞商会等建立沟通协作机制,挖掘“僵尸企业”优质资产,建立企业兼并重组类金融招商项目信息库,采取领导主抓、专人对接、跟踪服务等方式,为条件成熟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,及时解决困难问题,全力保障项目顺利落地。
如华滨老厂房成功引进温州菜篮子项目,改造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,盘活近100亩土地面积;上市公司(万好万家)重组浙江厨工酿造有限公司,重组方案已经市政府准,厨工百年品牌效益将不日恢复。
二是调整税负格局提高司法拍卖成交率
调整司法拍卖税负格局减轻买受人税赋,买受人税赋从最高的43%统一降到3.05%,同时推出司法拍卖按揭贷款政策,切实减轻买受人负担。如某厂房以3360万元成交,溢价46%,买受人税负仅需承担102万元,较原先税负格局减少了约1000万元。
截至9月,今年共司法拍卖处置38家“僵尸企业”资产,盘活土地473.9亩,盘活存量资产6.93亿元,同比分别上升105%、250%、219%。
三是大宗土地灵活处置优化资源配置
对于资产优质、价格量大但难以处置的大宗土地,根据实际情况,分别采取允许分割出让、政府统一收储后再挂牌出让、投资未达25%的土地允许法院拍卖等方式,灵活处置,化整为零,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。
四是附条件拍卖快速消化“瑕疵”资产
针对许多“僵尸企业”存在厂房违法搭建、擅自改建等现象,导致土地、厂房无法进入司法拍卖程序,无法办理产权过户的问题,允许法院对“瑕疵”资产附条件直接启动司法拍卖程序,违建部分在符合消防和安全生产要求的前提下,由受买人临时使用,国土、住建部门凭法院协助执行书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产过户登记手续。
未
完
待
续